湖北省农科院日前宣布,由该院承担建设的"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目前已经收集保存了世界各地梨种质资源700余份,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砂梨种质基因库"。
砂梨是世界上特有的原产于中国的四个梨栽培种(砂梨、白梨、秋子梨、新疆梨)之一,适于在温暖多雨地区栽培,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耐热、抗旱、高度抵抗火疫病等优异性状。目前我国南方13个省种植的梨全部为砂梨。
据湖北省农科院胡红菊副研究员介绍,始建于1986年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近年来经过多次升级扩建,目前已收集保存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梨种质资源700余份,同时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砂梨种质基因库"。
在大量占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在国内率先搭建起资源共享平台,向国内5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提供砂梨种质资源1200余份(次),推广改良面积47.2万亩,增加农民收入5.6亿元;培育出的"金水1号"等4个砂梨新品种,累计推广15万亩,新增产值3亿元;同时承担国家、省部级合作项目30余项,为提高我国砂梨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梨育种和梨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