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棚海,泛着耀眼的银白。11月18日,记者来到新民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看到了沈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辉煌成果。这个以棚菜为主导产业的村庄,有大棚1005个,基本实现耕地全覆盖,生产的果菜有黄瓜、西红柿、生菜、苦苣和西瓜、香瓜、棚桃、葡萄等。产品不但占领东北市场,还远销北京、天津、广州,并出口日本和俄罗斯,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
今年以来,沈阳市现代农业建设快速推进。目前设施农业已开工建设11.9万亩,完工7.8万亩,年末可超额完成年初计划;高效特色农业完成播种面积326.7万亩,比上年增加21.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68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已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事项目110个;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农业博览会,签订合同22.3亿元,现场交易额达9600万元。全市粮食总产达80亿斤左右,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平均亩产达538.7公斤,比上年提高111公斤,比近5年平均亩产提高73公斤。
扩大了农业经济区产业发展规模。截至目前,13个农业经济区已新发展树莓2900亩、温室葡萄2000亩、万寿菊3万亩、辣椒5万亩、花生50万亩、果蔬3.75万亩、蛋鸡20万只、肉牛5万头、白鹅500万只。
今年,全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0万亩,设施和高效特色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43%。在“硬件”快上的同时,“软件”建设当然也不能落后,设施农业的快速增长,让沈阳农民更清楚地认识到“联合”的威力。今年,沈阳农村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设施农业的发展主体,全市36个乡镇达到“一乡一业”标准,主导产业年产值达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辽中湖北梅林正广和农产品深加工、新民成达肉鸡加工二期等9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事项目开工建设。经农业部例行监测,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全国98个城市中位居前列。
现代农业,更使沈阳农业站在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峰,擎起县域经济大旗。“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持续实施农业“六大工程”,将沈阳建设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城市。农民增收统领工程,确保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5年翻一番,到2015年达到2万元;粮食高产创建工程,重点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5年,全市粮食平均单产水平达到550公斤/亩;农业结构优化工程,到2015年,设施、高效特色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重达5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和农业产业化升级工程,到2015年,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60%,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达70%以上;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推进工程,到2015年,建成全国知名的新民果蔬产业大县、辽中蔬果花卉出口大县、法库“牛县”、康平花生产业大县;4个郊区建成特色产业与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及休闲度假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