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容看镇江农业绿色发展:昔日“北大荒”变“绿银行”

 海外网12月9日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镇江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地坚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真正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成功之路。 

12月7日上午,海外网跟随“镇江这五年”央媒采访团来到镇江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参观调研。走进句容市,成片绿油油的草坪映入眼帘,风景如画,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当地人口中的“北大荒”。二十多年前,西冯村是茅山革命老区的一个贫困村,耕地占5000多亩,但80%都分布在丘陵岗坡地之上,自然条件恶劣。人们逐步意识到“冲田种水稻、岗坡种旱谷”的传统单一种植格局不再适应村子的发展,于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通过建立“村社合一”的西冯花草木专业合作社,主力发展花草木事业,当地人真正实现靠农业发家致富。“北大荒”变成了“绿银行”。 

近年来,西冯村以草坪种植为主,并逐步形成产业链。目前全村共发展天堂草、黑麦草等多个品种草坪共3000多亩,农民经纪人达120人,还建立了78支专业的铲草坪队伍。西冯村党总支书记李治顺介绍,全村共2100人,有95%的人口种植草坪,“它投资小,见效快,一年之内就能看到效益。”不仅如此,西冯村的草坪还走出了国门,最远行销至新加坡。 

草坪经纪人之一的陈文军在村里算得上“大户”,他说自己承包范围内的300多亩草坪,一年能卖40多万平方米,总产值能达到200多万。就连铲草队伍中普通的老农,一年也能有10万元的净收入。陈文军说,他在深圳打工10年,2008年回到家乡,因为草坪种植生意红红火火,现在村里的人都不在外打工。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有机农业如今赫赫有名,“戴庄模式”是句容市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得到江苏全省的大力推广。调研当天,记者遇到了两位带头致富的村民。 

2011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大学生村官”汪厚俊,曾是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和当年许多同学选择不一样,他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创办了“厚俊家庭农场”,通过多年来不断的摸索,将100多亩地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汪厚俊说,如今这里不仅有甜柿、枇杷等种植业,养殖业也成了气候。 

80后的杜富海,是村里的种桃大户,其桃园占地面积120亩,自家有80亩,年产量能达到5万斤。2005年,在外打工的杜富海回到家乡,民的生活富裕了,杜富海笑着说道,“我们都是村里一套房,城里一套房。” 

近年来,在赵亚夫的指导和帮助下,戴庄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一批创业者成功致富,带动周边农户从中受益,杜富海和汪厚俊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在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路上,“戴庄模式”为农业发展书写新篇章。(海外网/李萌)(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