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体鰤规模化人工育苗取得突破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海南日报文城6月8日电(记者昂颖)6月8日7时许,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林梧村木兰湾的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里,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骆剑正带领着研究团队站在高体鰤人工育苗池塘旁,检测水质指标、饵料密度及鱼苗生长数据。
当日上午,经来自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水产养殖专家的现场考察和测试,评定由海南大学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实施的我省重大科技项目课题“高体鰤人工繁育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22年5月共人工培育出高体鰤苗种21万尾。
“别看这些高体鰤鱼宝宝现在只有三四厘米长,5个月它们就能长到25厘米左右,体重达到半斤。”该项目负责人骆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高体鰤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亚热带及热带的水域,我国南海是其重要的产卵场之一。目前,高体鰤苗种每公斤市场价格已突破百元,在全球水产市场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有望成为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的鱼类品种。
据了解,高体鰤苗种占海南省海水鱼类出口苗种的90%以上,其中2022年全年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8亿元人民币,但由于目前高体鰤苗种完全来源于野生捕捞,存在种质资源衰退风险。
“为改变高体鰤养殖完全依赖野捕苗种的局面,补齐深远海养殖产业短板,近年来,我们加大对高体鰤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科研攻关力度。”骆剑介绍,在省科技厅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的支持下,科研团队筛选出合适的高体鰤催产剂,解决了亲鱼培育、精子保存、人工催产等技术问题,并对受精卵孵化、池塘培水、鱼苗开口、水质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突破了高体鰤规模化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这将对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推动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骆剑说。
“高体鰤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研制,将填补休渔期间的市场空白,经济效益可观。”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教授朱春华表示,“有望在2023年实现6万立方米的大型网箱高体鰤养殖示范,预计在2025年实现高体鰤种苗产值1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
来源:海南新闻网资讯
  • 农民经纪人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殷保顺

主营:鸡蛋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
  • 市场大户

王金奎

主营:大水产品加工外调

陈加新

主营:四方蔬菜商行主要经营内蒙、甘肃、云南等地的土豆、胡萝卜、黄瓜、四季豆、豌豆

邓双林

主营:本公司经营大米类,主要是京山桥米及糯米系列、泰国香米系列、四川营养粉等。品种齐全

水果大户杨殿军

主营:新疆库尔勒香梨、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克拉玛依(大农业)红堤葡萄、伊犁特产蟠桃、山楂

安永阔

主营:代购代销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茄子、洋白菜、韭菜、莴笋、香菜、西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