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奋力推进现代农业实现高效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在于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化,而高效农业的核心则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

 近年来,毕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特色高效农业项目,整合涉农部门行业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重点片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核心。突出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努力引进高质量、大块头的产业项目,补齐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短板,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发展,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助推全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49.88万亩。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5万亩,截至6月底,完成面积20.36万亩,任务完成率99.32%。

 2021年,黔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上级下达财政资金+平台公司 资金投入模式,总投资19300万元,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5.77万亩,亩均投资标准达3344元,在常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1500元的基础上每亩增加投资1844元,建设标准得到较大提高。截至2021年底,黔西市建成高标准农田45.29万亩。

 目前,黔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部分农田要等粮食秋收后才能建设),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项目处于测评阶段。项目任务3万亩,总投资4500万元,主要分布于黔西市新仁乡、金兰镇、观音洞镇、金碧镇。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图库的要求,多措并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毕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控,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设单位认真组织项目各方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施工单位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划分分部分项工程,经监理机构审核通过后开工建设,同时,建立健全业主负责人、施工单位质检员、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项目村农民义务监督员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全程跟踪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为了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拓展农机运用空间,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提高农田建设宜机化生产能力,近三年来,毕节累计建成田间道路1517.91公里、排灌沟渠317.54公里、蓄水池356个、小型泵站9个,平整土地12.80万亩。

 此外,毕节还通过强化调度、强化管护,确保项目效益。出台了《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办法(试行)》,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实施管护,采取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运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与粮食生产、产业发展、组织经营、农机融合等相衔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持续发挥效益。

 一处处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为全市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处于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喀斯特地貌明显,土地碎片化,山高坡陡,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只能推动适用山地作业的小型农机研发与推广。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要“推动山地适用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为农业机械化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毕节将全力以赴推进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工作。

 金沙县现有耕地120万亩,水稻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4.8万吨。202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56.56万千瓦,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238581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实现47.72%,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目前,金沙县已投入各类拖拉机15台,秧盘10万盘,联合收割机15台,插秧机6台,播种机5台,已完成机械化插秧4520亩。预计2022年底,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示范样板点亩产较前三年平均产量提高8%以上,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推动水稻生产实现节本增效,2022年水稻生产5000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胜利在望。

 2022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机装备拥有各类农机具171.2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613.32万千瓦,上半年新增机具5000余台(套)。支持协调成立了市、县农投公司与威宁自治县非公组织合资兴办的经营主体——“贵州众果农业机械服务公司”;加大对2021年度省级11个(资金250万元)现代山地高效农机化项目进行验收复核,指导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539万元落实力度。

 在七星关区、黔西市等县区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2个;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雪山等乡镇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3个,全力以赴打好山地农机化攻坚行动,实现机耕1100万亩、机播18万亩、机收230万亩,力争全市202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5%以上。

 同时,毕节还聚焦推动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围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按照毕节市《2022年度现代山地高效农机化项目建设补助方案》组织各县区申报市级2022年现代山地高效农机化项目,现各县区上报申报项目8个,并完成省级山地高效农机械化项目验收4个。

 走进占地120余亩的织金县马场镇文丰村智能温室大棚,农场主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圣女果。据了解,这些温室大棚属于织金智慧农业生态谷示范项目,于2020年11月建成。目前,该项目采取“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场”的模式,广泛吸纳当地农户、大学毕业生参与共同创业,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些‘智能大棚’不同于传统大棚,使用手机或者平板就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自动控制灌溉、自动控制施肥、自动控制室温等,能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同时节水、节肥、节省人工达到95%以上。”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毕节市全力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智能管理示范建设,助力农业实现现代高效发展。

 毕节将智慧农业纳入“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通过建设实施传感器、小型气象站、视频监控等物联网终端设备,监测、采集和分析蔬菜、茶叶、经果林等作物以及鸡、猪、牛等畜禽信息,掌握作物生长环境、生产动态相关信息,预测生长趋势及病虫害疫情发生趋势,从而科学制定生产防御措施,力争实现规模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信息化覆盖率100%。

 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加快了种植、养殖基地冷库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134个,容积14.36万立方米、储存量2.前全市累计获绿色食品认证29个,有机产品认证188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2个。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共53个,数量在全省市州地中排第一。

 同时,毕节还积极开展“农业智慧执法”,全力推进全省“渔政平台”毕节市建设任务,确保全市渔政执法5G+智能监控项目如期完成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实施,借助互联网优势,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社”2749个,覆盖80%的行政村,并认真指导好纳雍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程建设。(史开云)来源: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