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坎帕拉1月4日电 通讯:南南合作助力乌干达农业转型
新华社记者吉莉 聂祖国
近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一名当地员工一边将饲料投喂给池塘中的鱼,一边与来自中国的水产专家陈太华交流。56岁的陈太华望着眼前的鱼塘,不禁感慨,把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带到这里,可能将使数百万乌干达人摆脱贫困。
2022年12月2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一名当地员工与来自中国的水产专家陈太华交流。新华社发(阿佳拉·纳瓦达摄)
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是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是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水产示范基地,这里的渔场排灌系统是采用中国技术建设而成。2022年11月中旬,包括陈太华在内的9名中国农业专家抵达乌干达,执行为期三年的农业技术合作任务。
据陈太华介绍,由于技术欠缺,乌干达养鱼试错成本高,当地农民养鱼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在这里推广水产实用技术,如稻田养鱼,既能降低水稻防治虫害的成本,同时也有水产品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这是2022年12月2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拍摄的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池塘。新华社发(阿佳拉·纳瓦达摄)
“乌干达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渔业资源有一定基础,第三期项目将开发出价格更为低廉的饲料,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我们主要做三方面工作:培训、实地示范、实地技术指导。首先,我们想在国家层面为乌干达建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其次是建立一套养鱼操作规程,再次是建立水产销售系统。”陈太华说。
根据乌干达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的最新数据,该国7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南南合作项目前两期促进了技术转让,不仅提高了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产量,同时也提升了生产力。
第三期项目乌干达协调员彼得·穆因博表示,该阶段旨在将农业生产商业化,目标是增加对海外市场的出口。他说,在这一阶段,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将与当地农民互动,分享经验和技术。在该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乌干达将借鉴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和消除极端贫困方面的经验。
2022年12月2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的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右)与水产专家陈太华交流。新华社发(阿佳拉·纳瓦达摄)
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介绍说,第三期项目主要借助“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两大平台,巩固扩大前两期的成效,更大范围推广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帮助乌干达从解决温饱的农业向商业化的农业转变。
张小强补充道,希望这一期项目能够推动更多中乌农业贸易和投资上的合作,借助多个平台,将乌干达优良农产品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到乌干达投资兴业。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已于2012—2014年、2016—2018年实施两期南南合作项目,共计47名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到实地帮助乌干达提高粮食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