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正当时 智慧农业展画卷

春耕备耕在奔跑,智慧农业提档升级。颜值担当机器人将一盘盘芽种均匀的播撒在硬盘中,再送往叠盘暗室中……4月8日,记者走进北大荒集团创业农场水稻集中智能芽种生产基地看到,使用新引进智能双氧和温汤浸种技术催出的900吨芽种,正陆续出箱送往智慧农业叠盘暗室育秧生产线,再由智能小火车送往智能温湿调控大棚,大棚内第一批长约1cm的乳白色水稻嫩芽已破壳而出,秧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系列的无人化智能操作,正是创业农场发挥“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AAAA级)”作用,在农机无人化、智慧化、标准化管理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叠盘暗室育秧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正覆土码盘

 “智慧大脑”助决策

 8日一大早,在第一管理区水稻数字化指挥管理平台前,农机技术员小丁打开电脑,熟练地输入机械编码,农业机械所在位置、作业进度和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还能和往年同期进行对比……“以前这些工作都得靠技术员挨家挨户去跑,逐个地号去看,现在只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顶过去几十个人的工作量,实在太方便了。”小丁说的正是这个农场全力打造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农机装备示范展示平台所带来的显著成效。这个农场农机部负责人孙江说:“目前已有167台农机纳入了平台系统,能为农场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提供精准的春耕服务。”

 创业农场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国产农机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基地,从数字化技术集成应用、新技术试验示范对比、无人农机作业三个方面入手,融合十几项农业农机前沿技术,为高端智能农机研发使用提供了优良的应用场景,为智慧农业深入实施提供了培训基地。通过采集整合土地基础信息、农机配置等数据,实现农机的远程管理,建立集农机档案管理、农机调度、购机补贴、作业质量监控、技术指导、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机械、质量监控服务管理平台,为打造引领全国国产农机推广应用示范区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水稻数字化指挥管理平台展示

 “五图叠加”闯新路

 记者站在“智慧农业样板田”路边,一边观看农场组织的试验示范无人机械搅浆整地现场,一边听种植户路国海满怀期待地说,“去年农场试验推广的测深施肥和无人驾驶,我家都用上了,不仅作业水平高,还能少雇人,省了不少钱。今年农场又试验了这么多新技术,我得来学习学习,看看还有哪些先进技术我能用得上。”

 据管理区副主任陈日方介绍,这块“智慧农业样板田”每个池子都在20亩以上,运用的都是当前水稻种植最前沿、最先进的变量施肥、钵育摆栽、叠盘暗室育秧、密苗机插、旱平免提浆、有序抛秧等十余项新技术。进入盛夏后,通过直观观察和数据比对,就能看出哪种技术更能促进本地的水稻生长,哪种技术产量更高,哪种技术节本增效最大。

 年初以来,这个农场把土壤元素检测、变量侧身施肥、高分系列遥感、无人驾驶航空器定点喷药、收获机测产等具备卫星定位的前沿技术整合起来,创新探索出了“五图叠加”农业数字化技术新模式,利用数字化管控平台,建立起精准的作业数据库,实现了本田精准作业、智能管理、自动控制,以“精准农业”突破水稻产量的“天花板”,有效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截至目前,这个农场已完成了旱平免提浆1100亩,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141亩,变量侧深施肥插秧186亩,有序抛秧70亩,密苗机插70亩,钵育摆栽82亩等试验项目,暗室叠盘工厂化育秧已覆盖7.2万亩。在未来的水稻发展中,这些新技术必将成为广大种植户节本增效、致富路上最大的助力。

工厂化浸种催芽出箱

 “北斗加持”添动力

 9日14时许,在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区技术人员正为每台插秧机安装北斗导航驾驶系统。“我们农场将有1000余台安装这套系统的插秧机投入到今年的春耕中,它可以自动规划生成作业路径,真正实现插秧机无人驾驶,相比人工驾驶的插秧机,能精准控制行距和株距,使作业的精度、直度标准更高,误差仅在2厘米左右。”农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姚远说。

 “我家每年都种400多亩地,每年都得6个人忙活,这回安装完无人驾驶导航系统,就不用雇那么多人了,4个人就忙活开了,少雇1个人一天就能省六七百。”在旁协助安装导航系统的种植户高兴地说。

 今年该农场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农机更新力度,强化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充分运用国家补贴的2600万元和公司补贴的300万元资金购买补贴机具1500余台,其中购置插秧机配备导航系统800余套,有效解决了种植户农忙时的用工难题。据了解,从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开始执行起,这个农场已经累积投入补贴资金90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投入资金3亿余元,更新购置补贴农机具1万余台。全场农机总动力达到21.13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9%以上,有效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

无人机械泡田整地

 进入农场数字化指挥管理平台,记者看到智慧农业示范区暗室叠盘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仍在高速运转、智慧农业样板田里无人机械在泡田整地、智能芽种生产基地里载满芽种的车辆来来往往……这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构成了一幅充满“科技范儿”的智慧农业画卷,在黑土地上渐次展开……(通讯员:潘爱龙;记者:吴树江;摄影:吴树江)来源: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