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一目标,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以绿色再生稻、精品果蔬、特色水产等五大产业和标准化养殖生产为重点,以发展“三品一标”为抓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农业农村工作首位,与现行农业政策挂钩,实行一票否定。建立区检测中心和镇检测室,扶持企业建立自检室,创新打造“区-镇-企”立体检测。落实监管责任,对全区食用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制度,756家全区规模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入驻省平台或国家平台。
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源头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努力打造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社会共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了食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抓源头,推行“五统一”,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行了“五个统一”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统一生产基地布局;统一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统一农业投入品供给;统一种子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指导。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和绿色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年全区实行“五统一”模式主要有: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20万亩、水稻专用品种示范种植10万亩、绿肥一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示范4万亩、优质品种示范10万亩、耕地轮作制度试点示范(油菜种植)2万亩。全区培育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7.5万个,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21个,其中绿色食品80个,有机产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1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严要求,狠抓“五到位”,实现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经营
农业投入品管理从严要求,狠抓“五个到位”。严格审查登记到位,对所有的农资生产经营户严格资格审查,建立诚信档案,实行许可制;强化宣传培训到位,对生产经营者和监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监管者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增强从业者和消费者安全意识与自我约束力;建立完善制度到位,对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严格管理,建立各项制度,违规者列入“黑名单”,取消其经营资格;严格执法查处到位,区农业执法部门年均开展3-5次联合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源头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到位,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者全部实行产地准出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发湾沚农安App,并与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市场准入衔接工作。
截至目前,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98家,其中禁限用农药许可的有5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主体有243家,发放合格证5000余份。
重监管,健全“五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标准,建立健全“五大体系”,不断强化监管手段,确保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
建立组织网络体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监管机构,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镇级检测室和企业自检室三级检测网络,实行抽检与自检相结合检测机制,严把质量关,确保源头上安全;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全区74涉农村(社区)全部建立益农信息社,为全区农民提供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和信息服务;建立监管责任追究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全区食用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按地域、行业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不漏一家,确保每个主体都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责任追究,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生产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农产品种养技术规范,农药使用技术规范、禽类饲料质量要求以及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规范。去年全区快检32850例,合格率99.97%,部、省、市风险检测和监督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求创新,强化项目管理,实现项目与安全监管有机结合
湾沚区印发《关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明确,在本区内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等,不分所有制及隶属关系),以及符合扶持条件的村镇,均属专项资金扶持范围。专项资金扶持主体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违法用地一票否决。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设置为所有主体农业项目实施、评先评优前置条件,变“我要他做”为“他主动做好”,在制度和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芜湖传云绿色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照安全监管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在做好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上,全过程接入物联网和区块链,积极入驻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接受监督,生产的葡萄和猕猴桃带证、带码、带链上市,目前已在芜湖市机关食堂销售;在线上线下全力打造湾沚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沚选优品”。(王继红)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