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种业 壮大产业——看吉林如何做强人参特产

6月,东北的长白山地区不仅迎来旅游旺季,也进入人参栽培的忙碌期。在长白山脚下不少村屯,参农们头戴遮阳帽,蹲在地里侍弄着人参苗。这几年,人参栽培大省吉林持续攻关人参种业,选育并推广多个新品种,提高了人参品质和产量,带动这一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小屯村,农田里一垄垄蓝色的地棚下栽种着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参植株。参农王金山正在参地里进行消杀工作,以减少人参植株病虫害的发生。
 小屯村村民栽培人参已有几十年历史。近几年,王金山带领村民成立农民合作社,进行田间规模化种植。“要想人参品质好,首先得有好品种,我们种植的多个新品种,抗病性好、品质高,卖上了好价钱。”王金山说。现在小屯村八成村民从事人参栽培,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
 长白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84.5%,是一座“立体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主要人参产区。吉林省年人参产量占到全国的60%,成为当地重要特色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参市场需求量的增长,部分人参种植已从过去的原生态种植逐步走向田间规模化种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王英平说,过去吉林参农多以种植林下品种、农家品种为主,这些品种在大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长势和品质并不理想。
 持续攻关人参新品种选育。人参从播种到长出植株结出种子需要3年时间,传统育种手段选育出一个人参新品种可能需要30年时间。由于我国人参育种起步较晚,我国大田人参品种曾一度以国外品种为主。现在,吉林省组建人参相关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20余个,还依托各大科研院校建立人参种质资源库,为人参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在吉林农业大学人参育种实验室里,上万棵人参苗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正在培养箱里快速生长。“通过单株选育、杂交选育、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人参品种选育周期从30年缩短至3年到5年。”王英平说,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参与了17个人参新品种选育,吉林省内科研院校共选育了30余个人参新品种。
 有了新品种,吉林省正在建设人参种源基地。在抚松县,当地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的千亩人参良种繁育基地里,“福星”系列、“宝泉山人参”等人参品种集中展示,为当地参农提供了更多优质品种选择。
 如今,吉林省人参栽培面积达14万亩,国产优质品种得到广泛种植。现在每年到了销售旺季,白山、通化等地的人参交易市场里,每天有上万人次进行交易,人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人参品质的提高和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吉林省通过出台一系列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兴起一批从事人参深加工的企业,在饮品、保健品、药品等方面研发出上百种人参产品,人参产业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目前,吉林省人参产业总产值已超过700亿元。“吉林省正努力将人参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说。作者:薛钦峰 胡戈 来源:新华社
  • 农民经纪人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罗洪臣

主营:饲料生产

殷保顺

主营:鸡蛋

姜洪太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