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明日将在汉召开。这一学术盛会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选址亚洲还是首次。
油菜这种农作物,虽然看上去非常普通,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整个世界。 因在油菜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武汉正把全世界的目光从欧美吸引到亚洲。
武汉“血统”杂交油菜遍布全球
这次国际油菜大会,穿插了一个额外议程:印度有关人士将专程来汉,把印度油菜“终身成就奖”颁给中国油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
油菜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作物,二战以后,油菜籽更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角色。傅廷栋的研究成果,大大加快了全球油菜种植从常规品种进入杂交时代的步伐,从而提高了世界油菜的供给量。
常规油菜可以“传宗接代”,但产量较低。要大幅提高油菜产量,就要培育杂交品种。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就一直在为此努力,寻找培育杂交油菜所需的母本油菜,即雄性不育资源。
就在这些科学家的努力无果而终时,傅廷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资源,这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
自此,世界各国开始利用该材料进行广泛的油菜杂交育种。从1985年到1994年,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等国共审定(注册)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在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品种中,就有13个是利用傅氏波里马育成的。
2006年,傅廷栋又发现了另一新型雄性不育类型。继“傅氏波里马”之后,它有望成为杂交油菜的又一母本。
至少解决了世界7亿人的吃油问题
随着产量更高的杂交品种取代常规品种,油菜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1950年,全球油菜种植面积为4000万亩,今天已超过4亿亩。
有专家认为,武汉科学家在杂交油菜上的贡献,至少解决了世界7亿人的吃油问题。
傅廷栋院士的导师刘后利,是新中国油菜研究第一人。今年92岁的刘后利介绍,在杂交油菜推广之前,中国人吃油相当困难,以动物油为主的内蒙古等地,差不多半年没有油吃,在以植物油为主的南方地区,一年每人有一公斤油就不错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油菜年均面积不到3000万亩,年均总产80万—90万吨;而现在全国油菜面积约1.2亿亩,年总产1300万—140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接近世界30%,平均亩产达100多公斤。
油菜是目前世界性的油料作物。由于产量高、抗性好、适应广泛,武汉科学家的杂交油菜成果在加拿大、欧洲等地得到应用,这直接满足了当地居民对油菜籽和菜籽油的需要。
省农业厅油菜办主任伍昌胜介绍,世界油菜主要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种的是春油菜,而我国为冬油菜主产区,菜籽集中上市期比这些国家提早3-5个月。湖北每年就有40%的油菜籽输出国内外,正好填补了世界油菜市场供应淡季,这也直接影响着全球油菜籽资源配置。
应对能源危机,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
去年,武汉科学家的又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王汉中等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系。
今天,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发生物能源,成为各国缓解液态燃料供应矛盾的重要途径,而油菜被视为最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之一。据悉,欧盟生产的生物柴油80%%来自油菜原料,欧盟2005年生产的58%%油菜籽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为满足生物能源开发的需要,各国除尽可能增加油菜种植面积之外,还在努力提高油菜的含油量。王汉中主持开发的油菜新品系,含油量高达54.72%%,这将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最近,傅廷栋院士的课题组也培育出一种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系,其含油量也高达54.72%。这种超高含油量的油菜,既能食用又可作为生物能源原料,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制备生物柴油提供重要的原料保障。
目前,奥地利、德国、日本、韩国的一批企业,都纷纷瞄向湖北抢占油菜籽资源,大规模开发生物柴油产业。
业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