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菜篮子奔忙的人之三:从田间地头到菜篮子

记者 钟巍    摘自《姑苏晚报》

  从小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对于“盘中餐”的来源泉是没有太多概念的。昨天,记者跟随一位菜商下乡采购,体验了菜商和菜农们的辛苦生活——

  一路“热”相随:

  早上10点,蔬菜批发商沈伟珍的东风卡车发出启动前的震颤,车子马上就要驶离梅花新村前往常熟,沈伟珍一天的忙碌从这里开始。从进东风卡车的驾驶室内,里面热气蒸人,开车的刘师傅笑着告诉记者,这车只有“暖气”。车子开动后,风从车窗灌进,感觉稍许凉爽了些,刘师傅不时拿起已经旧了的白毛巾擦拭额角的汗水,他说:“今天不不算很热,前阵子的高温天,车厢内的温度起码是50摄氏度,就像一个‘烤箱’”。
  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开进了常熟珍门镇珍北村的一个大院,20多名农户站在他们装满蔬菜的小黄鱼车前守候已久。下车后,沈伟珍边与农户招呼边走到大磅秤前坐下,农户们开始将一筐筐的生瓜、茄子、菜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搬上磅秤过秤,称完后再将装满蔬菜的筐子抬上卡车。天闷热无风,记者站着不动汗水也禁不住从脸上淌下,沈伟珍的小女儿绞了把湿毛巾给母亲擦汗,而那些将蔬菜搬来抬去的农户们,衣服就像刚洗过一样,紧紧地贴在了前胸后背。

  一天两次打盹:

  下午一点多,车子开到吴市镇蔬菜区的一处凉棚前停下,在这里的三间大凉棚内,工人们将车上的4、5吨蔬菜全部卸下,然后进行分拣、清洗和装箱装袋,同时附近徐市镇的农民还会陆续骑着小三轮车将蔬菜运来。在工人们分拣、清洗的时候,沈伟珍靠在椅子上眼睛不知不觉地合上,尽管蚊子很多、声音喧哗,但记者看到她很快就沈沈入睡了。晚上回去的路上,记者偶然回头看看,坐在后排的沈伟珍双手抱着女儿,但头已低下打起了瞌睡。其实农民出身的沈伟珍不是个贪睡的人,但她放松下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打盹,因为正常的睡眠对她来说近似一种奢望。每天上午9、10点钟,沈伟珍就坐车的常熟各镇收菜,一直到晚上8、9点到家,午夜12点,她和丈夫又将蔬菜运到南环桥批发市场,然后卖到次日凌晨6、7点回家。每年只有大年初一沈伟珍是休息的,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她已经过了十几年。她说:“没有正常睡觉真的很辛苦,但这么多年下来也已经习惯了。”

  年近六旬忙田头:

  今年58岁的仲根兴是徐市镇1大除19生产队的菜农。下午记者找到他时,仲根兴正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菜椒的生长情况,田间劳动让他的脸黝黑黝黑。仲根兴自家有六亩菜地,在9大队又和别人承包了十亩蔬菜,每天他和老伴昼出夜归,照看着这些菜地。昨天,仲根兴和老伴凌晨4点就起床,下地采摘蔬菜,忙到上午10点将菜交给收购的人。仲根兴说:“忙起来生活就没有规律,经常是上午十点吃早饭,下午两点吃中饭。”如果大晴天太阳火辣,仲根兴上午还要一亩亩地给绿叶菜盖上黑纱,下午三点后再揭下,另外还要定期用水泵打水浇地。就是这样艰辛的劳动还未必有好收入,去年市场不景气,“别人收购一亩地的白菜,只肯出50元,成本都远远收不回来。今年菜价总算还可以”,仲根兴说:“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不愿种田实在是太辛苦了!”他打算明年将承包的田缩减掉一部分,毕竟快60岁的人了,“体力精力都吃不消了。”
  • 市场大户

包永

主营:代购代销豆角、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茄子、洋白菜、韭菜、莴笋、香菜、

李德辉

主营:代购代销莴笋、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茄子、洋白菜、韭菜、香菜、西葫、

赵文保

主营:代购代销香菜、莴笋、茄子、韭菜、豆角、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洋白菜、

张昆

主营:水产、副食品

陈忠生

主营:淡水鱼及其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