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台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绿色产业体系、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体制机制方面的目标任务。
在绿色产业体系方面,到2020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75万吨以上,“三品一标”数量达到240个;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60%。特色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在资源利用方面,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94.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16.65万亩,耕地质量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林地保有量不少于158.3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超过100万亩。
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方面,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逐步实现回收处置;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2.5%。
在体制机制方面,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资源环境管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生产制度体系、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以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内容的工作推进机制,农业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实施方案提出,我市将在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全创新驱动与约束激励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
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方面,将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以“12345”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为引领,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响“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市域公用品牌;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力争到2019年底完成244万亩 “两区”地块划定任务,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重点打造特色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到2020年创建市级特优区10个。此外,还将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制度,着力建设优质粮油示范区、精品农业示范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创意农业体验区四大功能示范区。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方面,将建立耕地保育制度,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转型,实施“三网”配套、生态修复、循环利用、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7.5万亩。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将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开展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划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加快启动受污染耕地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完善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在东兴区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进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严格依法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县、乡、村、组秸秆禁烧责任。
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方面,将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修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实行林业和湿地养护制度,实施绿色家园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绿化,加快形成道路与河岸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村庄周围防护林的村庄绿化格局,着力打造体现文化特色、彰显花果景观、发展集中连片、融合一三产业的绿色美丽新农村。(全媒体记者 尤奇星)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