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也能种好粮 生态好米卖好价

山地也能种好粮 生态好米卖好价 


 最是春好处,春耕正当时。4月25日上午,45岁的丰都县栗子乡栗子社区村民粱术凡推着旋耕机,在水稻梯田里来回穿梭。

 “水泥机耕道修到了梯田边,连接每一步梯田,小型农用机械用起来方便多了。”望着今年春季刚落成的水泥机耕道,粱术凡感叹,过去虽然水稻梯田也用旋耕机,但搬上搬下不太方便,不仅费力还容易摔坏,现在只需沿着缓坡推上推下,再也不摔机器了。

 这片水稻梯田有110亩,是丰都县栗子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焦永鸿流转的土地。由于今年新建成了方便小型机械作业的机耕道,焦永鸿只需雇用粱术凡等两名村民,就能完成全年大米耕种。耕作效率提高后,粱术凡的劳务收入也上涨,全年能拿到10万元左右。

 “真没想到,在山地种粮食,也成为一个有盼头的产业了!”曾在外务工、已回乡9年的焦永鸿很是感慨。

 种什么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和振兴乡村不矛盾

 去年5月起,由18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选派43名驻乡驻村干部,到丰都县特别是栗子乡推进乡村振兴。

 栗子乡三面环水、一面临崖,海拔280米至1428米。这里立体气候明显,光照、雨量、温度适宜,自古盛产优质大米。现在,栗子乡仍是丰都粮食主产乡镇,拥有耕地面积上万亩。

 振兴乡村,种什么好?这是驻乡驻村干部到任之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和振兴乡村不矛盾。”栗子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杨尚隈告诉记者,在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栗子乡将大米确定为主导产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焦永鸿决定流转110亩耕地,种起了大米。

 怎么种

 广泛推进“不施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有机种植

 乡政府背后的一间门面,是栗子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焦永鸿在办公桌背后的货架上,摆放了一袋袋10斤装的大米。

 大米包装分两种——塑料包装售价80元,水稻品种不完全统一;牛皮纸包装售价160元,是市农科院专家在乡里相同海拔试验田试验后,筛选出的最优质、最经济的品种。

 在驻乡工作队的引导下,焦永鸿拿出部分土地,坚持从育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绿色种植。种出的绿色生态大米,售价160元/10斤,销路比80元/10斤的普通大米更好。今年,焦永鸿决定在110亩水稻梯田全部采用这种种植方式,全面向绿色生态要效益。

 “我们也将在栗子乡全域推广标准化种植,统一同海拔水稻品种,提升栗子大米品质。”驻乡工作队副队长杨砚翔介绍,栗子乡正广泛推进“不施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有机水稻建设工程,推广使用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方肥、生物肥,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谁来种

 山区耕种也讲效率,让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

 发展的路子定了,但“谁来种”的问题让驻乡工作队感到棘手。

 “我们全面摸排了乡里具备劳动力、同时又愿意种田的人,发现并不多。”杨砚翔说,后来驻乡工作队换了思路,认为守好粮食安全底线,不一定要让家家户户都有“农民”,而是要让家家户户的土地不撂荒。

 提高耕种效率成了“破题”之道。这意味着:首先,水要改通;其次,小型农用机械要“进得去”;最后,耕作成本要降下来。

 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专家的建议,栗子乡在尽量保护梯田原始风貌的前提下,适当科学地进行了梯田宜机化整治,建设的机耕道重点连通各田块的机械作业道,改善“人挑肩扛”的传统作业模式,并修建了蓄水水库,配套大口径水管,确保梯田灌溉水源供应。

 如此,水稻梯田的耕作劳动强度降下来了。在山区,更少的人也能种更多的地。

 谁来卖

 感受到“回家也能挣钱”,大学生回乡卖大米

 31岁的毛亚伟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2020年9月,在连续听了7天的乡村振兴宣讲之后,他清晰地感受到“回家也能挣钱”。于是,他回到栗子乡,在建龙村搞起了直播带货,主要销售大米、粉条等栗子乡特产。

 “过去一年多,我主要依靠消费扶贫网站平台带货,一年卖出了上千订单。”毛亚伟成为了乡里第一批受乡村振兴感召回乡发展的大学生。今年,毛亚伟准备打通更多销售渠道,在社交平台直播带货。

 让好米卖好价是驻乡工作队的一项工作重点。此前,通过协商,栗子乡政府将栗子大米品牌收回,推动大米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统一发展。

 现在,栗子乡立足栗子大米特色,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培育多个特色品牌,分类建立中高端大米品牌,既能对接普通食堂标准,又能满足市场从“吃饱”到“吃好”的需求。

 通过推动栗子大米品质提升,今年栗子乡水稻市场价格每斤同比增长0.7元,每亩增收560元。

 根据栗子乡乡村振兴规划,栗子乡将建成优质水稻基地1万亩,示范带动龙河镇、暨龙镇、南天湖镇、三建乡等周边乡镇发展优质水稻5万亩,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 作者:颜若雯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