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明年“三农”工作 农村将迎来这些新变化

中国网12月22日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利益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三农”工作将迎来系列重大变革。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利益补偿机制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粮食丰收,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奠定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表示,今年粮食丰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农民群众努力耕耘,支农惠农政策得力,良田良种良法共同发力等。“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此,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粮食稳产保供举措。”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将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切实抓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持续推进大豆油料生产,确保明年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同时,农业农村部将着力稳定“菜篮子”产品供给,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促进奶业产需平衡,推动蔬菜水果等均衡供应,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粮食安全方面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对此表示,其核心是根据各省的粮食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差距,建立粮食调入省对粮食调出省进行利益补偿的制度性安排。

“之所以提出这个补偿机制,其根源在于粮食产业与其他特色产业存在的收益差距。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加大对种粮农民支持保护的同时,也出台了种粮大县奖励专项资金。但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这些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扭转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格局。因此,这次中央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利益补偿机制,意在更好地缓解这个格局。“张照新说。

“今年以高标准农田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了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实现丰收增产。此次提出的这些举措,将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指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经济,也有助于守住我们的耕地红线。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而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尤为重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近年来,我国农业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陆续取得突破。尤其是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全面推进,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取得突破,种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在种源供给方面,供种保障率提升到75%以上,国家和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完善,省级种子储备实现全覆盖。在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2把基因编辑“剪刀”正在加快产业化应用,生猪、奶牛等专用育种芯片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种源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和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首批51个玉米大豆转基因品种即将通过审定。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0%,并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坦桑尼亚。

与此同时,我国种业振兴企业骨干力量加快培育。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储玉军介绍,为推动我国种业企业做强做优做大,2022年,农业农村部初步构建了由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等龙头企业组成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推动阵型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对接,支持牵头开展育种攻关,着力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由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等龙头企业组成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已初步构建。相关部门正推动阵型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对接,支持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育种联合攻关,着力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

储玉军强调,阵型企业是我国种业企业的排头兵,要勇于担当,面向种业发展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等关键领域,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要勇于创新,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要诚信守法,讲正气、守规则,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到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努力成为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农业农村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以来,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突出生态优先,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做好“土特产”文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搭建平台载体,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升级。支持各地新建40个、续建5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集群139个、超500亿元的14个、超1000亿元的3个,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支持新建200个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奖补184个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的强镇超350个,镇域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达2.6万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推介199个产值超十亿元镇和306个产值超亿元村。 

此外,补短板强弱项,聚焦粮食、油料、果蔬等重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开展全产业链研究,发布大豆加工树图和《关于提升我国大豆加工水平的报告》。发布技术工艺、设备装备、综合利用3大类100个粮油加工减损增效典型案例,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支持新建传统特色肉制品、全谷物营养食品加工2个科研试验基地,累计建设43个科研试验基地。支持21项农产品加工领域农业行业标准立项,完善标准体系。引导各地提升建设1600个农产品加工园。

随着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收入也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义增长7.6%,实际增长7.3%,快于城镇居民和全国整体增速。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激活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紧迫性。”曾衍德表示,接下来,将在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建设拓岗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等领域持续加力、多措并举,不断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好形势。

综合新华社、央视财经、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报道 来源:中国网       作者:赵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