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随着2025湘阴县樟树港辣椒文化旅游节开幕,今年首批樟树港辣椒上市。
这座因辣椒闻名的小镇,以一场“辣味”与“文化”交织的盛宴,向世界展示“辣椒状元”的底气。
科技赋能——
从“地标”到“天椒”,辣椒产业掀起品质变革
樟树港辣椒“第一摘”公益拍卖现场,33盒清晨刚采摘的头茬辣椒,以128888元的“天价”被湖南新浪家装集团拍下。
辣椒为何如此金贵?
樟树港辣椒推广大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登台发言:“品质是硬道理,科技是硬支撑,樟树港辣椒品牌已经深深烙印在全国人民心中。”
樟树港辣椒经数百年选育和栽培,久负盛名,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被称为辣椒中的“爱马仕”。
但随着时间推移,种性退化使得原品种产量低、抗病性不足。
如何破局?湘阴县向科技要答案。
该县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立辣椒院士工作站、农民培训室、航天育种科研培育基地、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进樟树港辣椒种子提纯复壮工程。
在樟树港辣椒航天育种科研培育基地,7500余株经历太空旅行的辣椒植株茁壮成长。
这些辣椒种子曾于2022年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诱变,成为樟树港辣椒产业品质变革的关键基因资源。科研团队每年对上万株辣椒进行全周期观测,保障原生辣椒的提质增产,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杂交试验。
科技赋能加持,樟树港辣椒亩均产量从500公斤提升至1000公斤,抗寒、抗虫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辣椒产业的“科技标杆”。
龙头企业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宇说,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樟树港辣椒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山姆、沃尔玛等42家商超,以及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宠儿”。
活动现场,30余家全国知名餐饮、食品企业与湘阴特色农产品达成多项意向采购签约,樟树港辣椒从田间地头以最快速度抵达全国餐桌。
农旅融合——
年产值突破5亿元,金字招牌变成“金饭碗”
辣椒文化科普展现场,39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辣椒吸引游客驻足。玻利维亚彩虹辣椒同一植株上,紫、白、黄、橙、红色果实共存,令人啧啧称奇。
产业园一楼,全国各地名厨挥铲颠勺,以辣椒为“武器”,展开一场“辣味江湖”的巅峰对决。另一边,“辣椒冰淇淋”引来众人围观,冰淇淋的绵密裹挟着辣椒的微辛,带来独特味蕾体验。
中国美食烹饪锦标赛、中国辣椒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6项主体活动、4项配套活动轮番上演。
樟树港辣椒节已是一次次更新迭代的湖湘文旅盛宴。
一株小辣椒,如何长成富民产业?
湘阴县委书记刘世奇解释,该县持续擦亮樟树港辣椒节品牌,推动辣椒产业与美食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品牌深度融合,拓展农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
樟树镇整合镇内精品旅游资源,探索“农业+旅游”模式,发展以辣椒、黄瓜采摘品尝及农家乐、乡村垂钓园为主的休闲服务业。
本届辣椒节,推出阳雀湖旅游专线,游客可体验辣椒采摘、研学工坊、美食节等多元场景。
如今,湘阴已建成1.18万亩樟树港辣椒标准化种植基地,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1亿元。
开幕式当日,湖南樟树港生态农业集团揭牌,为辣椒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该集团将聚焦樟树港辣椒等特色产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打造现代农业标杆。
樟树镇党委书记周茜说,樟树港辣椒产业博览园正在火热筹建,樟树港辣椒这一“金招牌”,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协同发展——
一镇一特、一特一片,构建“湘阴味道”矩阵
“左公班师宴”的揭幕,将本届辣椒节推向高潮。
樟树港辣椒烹制的“天之骄子”、洞庭鲜蚌演绎的“玉蚌金乌”、杨林寨菌菇烹饪的“君子之交”……以晚清名臣左宗棠命名的宴席上,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历史典故。
这种“农业+文旅+美食”的模式,让湘阴入选“中国湖鲜美食之乡”,年接待游客量突破689万人次。
湘阴的乡村振兴之路,远不止于辣椒。
在鹤龙湖镇,家庭农场主杨雄的“四季生意经”令人惊叹:春夏卖辣椒收入超100万元,秋季蟹虾营收700万元,冬季腊味销售额破1000万元,年总收入近2000万元。
这“生意经”,折射出湘阴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新路径。
湘阴县将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作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一镇一特、一特一片”集群式发展格局。
樟树港辣椒、鹤龙湖蟹虾、杨林寨食用菌、三塘藠头等特色农产品,共同构成“湘阴味道”矩阵,火热“出圈”。2024年,湘阴县农业综合产值超144亿元。
湘阴味道,并不止步于“出圈”——辣椒节开幕现场,湖南、江西、贵州、安徽、四川、重庆等地辣椒行业协会签约,由中国饭店协会搭建平台,共同打造全国辣文化美食聚集区。
“辣椒不仅是味觉的主角,更是产业的‘热资源’。”中国饭店协会资深会长韩明说,希望以辣椒为媒、以文化为桥、以旅游为翼,推动世界品味辣椒、湘菜走向世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磊 通讯员 蒋纪 李倩) 来源:湖南日报